“慢粒”可防可控!早期临床征兆不明显需警惕

2017年09月21日18:16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9月21日电 (曾璇)提起白血病,很多人想到的是“不治之症”,其实,在白血病家族,有一种慢性髓性白血病(俗称“慢粒”),它能像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样,是一种可治、可控的“慢性疾病”,甚至通过规范治疗能够实现停药“治愈”。

9月22日是国际慢粒日,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兰州军区总医院白海主任,让专家带我们了解“慢粒”。

慢粒临床征兆不明显 不易被发现

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这一疾病是由于体内第9号和22号染色体发生了基因突变。慢粒在我国的年发病率约0.39—0.55/10万,占成人白血病的15%,主要发病年龄在45到50岁。

慢粒起病可以用“悄悄来袭”形容,因为它在早期一般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常常表现就是头晕、乏力、腹胀、体重减轻等,很容易被忽视。”据白海介绍:“有类似问题的朋友,如果摸到胃的左下方鼓起来或出现肿胀,同时还伴有面色苍白、长期劳累感等,就要多加警惕了,建议去医院及时就医。”

规范治疗,可以像慢性病人一样工作、生活

据白海介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药物问世非常重要,因为在以前没有靶向药物时,“慢粒”死亡非常高,五年死亡率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但随着靶向药物的问世和应用,现在患者十年的存活率都已经达到了80%以上。

不过专家也提醒患者和家属要更加注意慢粒疾病的自我管理:“现在有了靶向药物,病人在服用后,早期一般三个月就可以达到完全缓解,这是治疗有效的第一步。在缓解之后,如果没有药物副作用的情况下,病人的生活质量是正常的,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工作、生活,但是,大概有20%-30%的病人会在服药过程中血细胞下降,如果出现低于正常的情况,有的病人会有头晕、乏力甚至出血现象,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查血常规。如果出现贫血,需要减药、停药,或者需要添加对症处理的药物,这些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且,病人一定要注意要多休息,减少运动量。”

专家强调,病人一定要按医嘱规范用药,早期按要求查血常规、肝功能等等。如果发现有药物的副作用,比如皮疹等,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靶向药物是慢粒主要治疗方式 已成共识

据了解,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靶向药物上市以后,慢粒就像糖尿病、高血压这一类的慢性疾病,是能带病长期生存的一种疾病。而且,随着治疗新药的不断涌现,慢粒治疗效果也不断升级,专家强调:在治疗上,当患者的分子学缓解程度达到深层分子学反应,也就是说血液里的白血病细胞极低,患者有希望尝试停药来实现控制疾病发展,即无治疗缓解(TFR)。TFR离慢粒患者并不遥远,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刚刚批准慢粒一线治疗药物达希纳(尼洛替尼)将TFR数据在药品说明书中详细明确,这意味着慢粒患者期盼已久的治愈梦想终于有实现的可能了。

“当然,停药治疗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和严密监测下。”专家强调,“慢粒疗效保证的重要前提是“诊断及监测、药品品质、患者管理”。可见,监测尤为重要。专家提醒,慢粒患者停药后必须定期进行严格的监测,一旦发现血液中白血病细胞重新抬头,超过主要分子学反应的水平,就需要重新开始治疗。重启原剂量靶向药物治疗后,几乎所有患者都能重新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因此,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和严密监测下,这种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患者的停药尝试是相对安全的。

医保可覆盖,为实现“治愈”梦想提供保障

如果说靶向药物为慢粒患者实现“治愈”梦想提供了可能,那么,国家医保则为实现这一梦想提供了重要保障。据了解,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将慢粒治疗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纳入医保目录,这对于患者来说是治疗的福音。而且,国家医保对慢粒的关注让患者可以在医保范围内选择使用高品质的原研药物,不仅保证治疗效果,患者还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诺华 -

(责编:崔元苑、许心怡)


相关新闻